Hi 我是Marko,这是我在论坛的第一篇文章,我不太擅长写文章,希望指教。(全是水的) 首先我们要打开 clipmaker2 这里给几个网址,可以先不打开,看完文章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站:A网址 : Trending Creations - PanzoidB网址 : Clipmaker - Online Custom Intro/Animation Creator 阅读重要提示:请读完文章后再造作,不要自己操作,主要原因是我可以能写到后面才想到有些东西没讲,就会在后面将,顺序可能不对。 方法一:适合想要快速出成果的同学 这个方法的简要概述其实就三个字:套模板,比较简单,但是成果好。这里用到的是 A网站 ,你打开网站之后应该会出现这样一个界面: 这里就是模板的界面啦,在里面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模板,如果你想搜索的话在右上角搜索,不过一定要用英文搜索!比如,这里,我选择了一个好看的模板,我们点击它,会弹出这样一个界面: 然后点击红色箭头 Open in Clipmaker 2 ,就可以来到编辑界面了。 这是一些比套模板比较常用的按键,我们一个一个来讲,首先,先看向绿色箭头位置,这是类似于舞台的三维空间,按住鼠标左键并且拖动就可以移动视角方向,鼠标滚轮可以调整视角距离。这里主要是调试和观察的地方。然后看向红色箭头位置,这是切换视角的地方(可以切换三维和平面),当这个“小眼睛”变成红色的时候,你的舞台的视角就是你最后导出视频的效果,当他是白色的时候就是原始的三维空间。接着看向黄色箭头位置,这个播放的小按钮,按下这个之后视频就会开始根据编写好的预定程序开始运行,这时候切换到平面视角就可以完整的预览视频了。补充一点:你需要暂停才可以编辑视频。最后就是蓝色箭头啦,这个地方是导出视频的地方,让我们换一张图片: 红色箭头的位置是渲染视频,绿色的地方是调整视频参数额地方,这里不是很重要。当然,你可以调整视频参数,这时候你就可以点击这里: 我们先点击红色箭头的地方,就会弹出像图片中的页面,在这里我们可以调节视频参数,红色箭头的地方是视频分辨率,绿色的地方是视频帧数,最下面的Lenght不需要管,是视频长度的意思。 但是我们这时候还不能渲染自己的视频,我们这是用的模板,需要改数据的对吧,这时候,我们点击这里: 我们点击红色箭头的位置就可以修改参数了,打开之后你会发现这里有好多好多的东西,没关系,我们这里只修改文字,我们仔细寻找 Text 开头的属性,然后点击它。(这里我没有属性栏的原因是我把他拉到最下面去了,正常的下面应该有一个空着的属性栏的)。点击文本对象之后会变成这样 这时候我们修改就可以了,红色箭头是文本,黄色箭头是字体,特别注意:文本我能不能是中文!!!然后我们把所有的文本都改成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比如说: 这样就可以了。这时候我们回到渲染视频的地方,点击渲染,然后等待渲染完成就会出现这样的界面: 我们点击红色箭头的地方下载视频,然后就下载完成啦!我讲的可能不完整,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有错误的话请指出!啊~终于写完了,第二部分下次再讲吧,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难很多。(懒得写了)
大家好,我是王耀泽(云云)。 今天,我代表虚舟实验室正式宣布:我们已决定退出 CCW 共创世界平台。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 CCW 上发布了多个项目,也结识了不少创作者。感谢这段经历,它曾是虚舟成长的一部分。 近期,在测试“星点安全防护”系统时,我的账号因误判而被封禁。考虑到当前情况,我们决定将虚舟的创作与交流重心转移至官网、论坛与其他平台。 虚舟实验室将继续坚持开放、真实、自由的创作理念,欢迎大家在虚舟社区继续交流、分享、探索。 感谢一路支持虚舟的朋友们。我们仍在前行,欢迎你同行。 —— 王耀泽(云云)虚舟实验室创始人2025年9月22日
Cloudflare:互联网的隐形守护者,从DNS到CDN的全方位加速与防护 🚀 “你的网站慢、不安全、总被攻击?”——Cloudflare用技术让网络更快、更稳、更自由 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Cloudflare 从DNS解析到CDN加速,从DDoS防护到隐私优先的人机验证,默默守护着互联网的每一环。 🔒 1. 隐私优先的DNS:1.1.1.1 全球最快的公共DNS:告别ISP的跟踪和劫持,查询速度比Google DNS(8.8.8.8)更快。 零日志政策:承诺不记录用户IP和查询记录,隐私比某些搜索引擎更严格。 家庭友好版(1.1.1.3):自动拦截恶意网站和成人内容,适合家长控制。 💡 小知识:1.1.1.1 曾被调侃为“互联网的404未找到”,直到Cloudflare让它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DNS! 🤖 2. 人机验证(CAPTCHA)的革新者 无感验证:传统CAPTCHA让你“找红绿灯”?Cloudflare的Turnstile只需0.5秒自动判断。 隐私友好:不依赖Google reCAPTCHA,避免被追踪。 反机器人,不反人类:减少误杀,让真人访问更流畅。 🚫 讨厌“点选图片验证”?Cloudflare让你少受折磨! 🚀 3. CDN加速:让网站全球秒开 200+全球节点:无论用户在哪,内容从最近的服务器加载,速度提升30%+。 智能缓存:自动优化图片、JS、CSS,减少带宽消耗。 免费版可用:个人站长也能享受企业级加速。 🌍 你的网站,本该无国界。 🛡️ 4. DDoS防护:扛住史上最大攻击 自动防御:曾轻松拦截2.5 Tbps攻击(相当于整个互联网流量的5%)。 免费基础防护:小网站也能免疫常见CC攻击。 企业级WAF:精准拦截SQL注入、XSS等漏洞利用。 ☠️ 黑客最恨的互联网公司?Cloudflare当之无愧。 🌐 5. 域名托管与SSL证书 免费SSL(Universal SSL):一键开启HTTPS,不再被浏览器标“不安全”。 域名注册与解析:比传统注册商更安全,支持DNSSEC防劫持。 透明定价:无隐藏费用,续费不涨价套路。 🔐 “HTTPS应该是默认,而不是选项。”——Cloudflare 🎯 为什么选择Cloudflare? 免费也能用:个人开发者、小企业都能享受企业级基础设施。 隐私至上:不卖数据,不搞用户画像,专注优化网络本身。 互联网的“水电煤”:从DNS到安全,一站式解决关键问题。 🔗 立即体验:https://1.1.1.1 | https://www.cloudflare.com 💬 用户评价 “用了Cloudflare,我的博客再也没被DDoS打垮过。”——独立开发者“1.1.1.1是我唯一信任的DNS,速度快还隐私友好。”——Reddit网友 🚀 你的网站,值得更好的基础设施。
🦆 DuckDuckGo:隐私优先的纯净搜索,让网络回归中立 在算法主导的信息时代,一款“反追踪”的搜索引擎正重塑用户对隐私和公正的期待——它就是DuckDuckGo(简称DDG)。自2008年诞生至今,它以“零追踪”为核心原则,为全球用户提供无偏见的搜索体验。以下是它的革命性特质: 🔍 一、全球一致的结果:打破“过滤气泡” 无个性化算法干扰:与传统引擎不同,DDG拒绝根据用户历史、位置或行为定制结果。无论你身处纽约、柏林还是东京,相同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完全一致,杜绝“信息茧房”。 中立信息源整合:结果聚合自维基百科、Wolfram Alpha等权威平台,并优先展示即时答案(如天气、单位换算、代码片段),减少跳转需求。 🕵️ 二、极致匿名性:从搜索到浏览的全链路保护 零数据记录:不存储IP地址、搜索词、User Agent等任何可识别信息,连执法部门也无法获取用户数据。 三重隐私防护技术:✅ 重定向处理:点击搜索结果时,目标网站无法获取原始搜索词(隐藏Referer字段)。✅ HTTPS强制加密:自动升级非安全链接,防止中间人攻击。✅ 追踪器拦截:内置工具屏蔽广告商跟踪脚本(如Facebook Pixel),覆盖12000+种跟踪器。 匿名AI聊天扩展:2025年新增的Duck.ai支持GPT-4o mini等模型,替换用户IP且对话记录30天后自动销毁。 🚫 三、无强制“安全搜索”:把控制权还给用户 灵活内容过滤:DDG提供安全搜索选项(strict/moderate/off),但默认不主动启用过滤。用户可自由调节内容限制级别,而非被迫接受平台预设的“道德审查”。 广告逻辑革新:仅基于当前搜索词展示广告,杜绝跨平台行为追踪。 ✨ 四、特色功能:效率与隐私兼得 !Bang命令直搜:输入!w 关键词直达维基百科,!yt跳转YouTube,支持17000+站点快捷搜索。 隐私评分系统:对访问网站进行A-F级隐私评级,揭露隐藏跟踪器数量。 多平台覆盖:提供浏览器扩展、移动端App及Tor网络节点,全场景守护隐私。 💡 为什么选择DuckDuckGo? “搜索引擎不可避免地会收到执法机关的数据要求——而我不愿上交任何数据。”——创始人Gabriel Weinberg 在数据滥用的时代,DDG以技术捍卫“搜索自由”:无需妥协隐私获取信息,拒绝算法操纵认知。截至2025年,其日均搜索量突破1600万次,成为增长最快的隐私搜索引擎。 📌 立即体验:访问 https://duckduckgo.com 或下载App(支持iOS/Android),开启你的无痕探索之旅。 小知识:DDG的命名源自儿童游戏“Duck Duck Goose”,寓意轻松无压的搜索体验。注意:因隐私政策差异,DDG目前在中国大陆访问受限。 (建议使用「链接已被删除」)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区的网络访问受到限制,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神秘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VPN。 什么是 VPN? VPN,全称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俗称"魔法",中文名为"虚拟专用网络"。它通过加密技术和远程服务器,将你的网络连接路由到另一个地点,从而隐藏你的真实 IP 地址,让你的网络浏览更加私密和安全。 为什么需要 VPN ? 隐私保护 在全球化网络环境中,你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越来越高。使用 VPN,可以有效防止你的网络活动被监控和记录,保护你的隐私。 访问被限制的内容 一些地区因为政策、文化等原因,对特定网站或内容进行限制。(不可抗因素)通过 VPN,你可以轻松访问这些被限制的内容,拓宽你的网络视野。 安全 browsing 在公共 Wi-Fi 环境下,使用 VPN 可以防止你的数据被黑客窃取,保护你的信息安全。 如何选择 VPN? 速度与稳定性 选择 VPN 时,速度是一个重要因素。你需要确保 VPN 能够稳定地连接,并且网络速度能够满足你的日常需求。 安全性 VPN 的安全性是你的首要考虑因素。它应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护你的数据不被窃取。 服务器数量 更多的服务器意味着更高的连接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因此,选择 VPN 时,服务器的数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价格 虽然 VPN 的免费版本通常功能有限,但付费版本通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 VPN 服务。 VPN 的争议 尽管 VPN 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 VPN 可以用于绕过禁止的内容,这在某些国家是非法的。另一些人则认为 VPN 可以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帮助人们更好地访问网络。 结论 VPN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隐私和访问受限的内容。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它的潜在风险,并选择合适的 VPN 服务。在使用 VPN 时,我们应该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网络活动合法合规。 推荐的VPN GGDD:https://ggdd.link/register?code=mvXSKZQ7 推荐的VPN管理器(clash) 安卓:https://gystu.top/Download/app/files/Clash%20for%20Android_2.5.12.apk Windows :https://gystu.top/Download/app/files/Clash%20for%20Windows_0.20.39%20%E6%B1%89%E5%8C%96%E7%89%88.7z 其他环境各位可以自行查找
国产云计算服务平台——雨云(RainYun)。它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提供简单易用、高性价比的云服务,适合开发者、学生和企业用户。以下是它的核心优势: 🌟 雨云的特点 产品丰富:提供云服务器、裸金属物理机、虚拟主机、游戏云、对象存储、CDN等,满足多种需求。 自主技术:拥有自研财务系统和产品平台,是国内少数实现全栈自主的云服务商。 用户友好:界面简洁易用,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款,客服响应高效,降低使用门槛。 社区化运营:拥有万人交流群和知识库(百科、论坛),鼓励用户分享技术经验。 🚀 近期更新(2023-2024) • 新增显卡云服务器、幻兽帕鲁一键开服面板(游戏党福音!) • 上线美国高防节点、宿迁/湖北十堰大带宽服务器,优化海外访问。 • 推出免费CDN、二级域名试用,文档库持续完善。 🌧️ 为何选择雨云? 它的理念是“润雨无声”——让云计算像雨水一样普惠大众,兼顾稳定性、开放性和低价,尤其适合个人项目或学习实践。 👉 官网链接:https://www.rainyun.com/ 附:雨云已服务全球数十万用户,持有增值电信许可证,安全可靠。
全网络线路性能对比表 线路名称 (包含别名)运营商等级主要特点与路由标识优势劣势典型应用场景163骨干网中国电信 (CT)普通网基础网,路由节点多为 202.97.*.*带宽大,成本低,普及度高高峰期国际拥堵严重,延迟和丢包率高普通网页浏览、对网络质量要求不高的日常应用CN2 GT中国电信 (CT)优化线路单程CN2,混合 202.97.*.* 和 59.43.*.*性价比高,质量优于163网稳定性不如GIA,高峰期表现有波动普通外贸业务、性价比优先的网站与应用托管CN2 GIA中国电信 (CT)精品网全程CN2,路由节点多为 59.43.*.*低延迟、极低丢包、高稳定性,体验最佳价格非常昂贵,资源稀缺企业专线、金融交易、游戏加速、高质量视频会议AS4837中国联通 (CU)普通网联通169网,民用骨干网价格便宜,普及度高国际出口高峰期拥堵,延迟波动和丢包较大普通上网、对网络稳定性要求不高的日常使用AS9929 (CUII)中国联通 (CU)精品网联通A网,路由节点为 218.105.*.* 或 210.*.*.*低延迟、低丢包、高稳定性,体验对标CN2 GIA资源稀缺,价格昂贵,跨境容量有限企业专线、高质量视频会议、金融交易、追求极致稳定的业务CMI中国移动 (CM)普通国际线路移动国际出口,AS58453性价比适中,移动用户访问体验好高峰期可能不稳定,非移动用户体验可能一般移动用户出国、TikTok运营、一般跨境业务CMIN2中国移动 (CM)精品网移动精品网,AS58807极低延迟和丢包,带宽保障充足极其昂贵,资源非常稀缺高频交易、超清直播、大型企业关键业务IIJ日本 IIJ优质国际线路日本主流运营商延迟较低,波动小,性价比突出,对电信友好IP多为广播IP,流媒体解锁能力较差访问日本网站、游戏、对延迟有要求的一般应用NTT日本 NTT普通国际线路全球网络覆盖广非高峰期表现尚可,移动/联通用户可用高峰期拥堵严重,对中国电信用户非常不友好国际业务覆盖,非高峰时段使用软银 (SoftBank)日本 SoftBank优质国际线路日本优质运营商,常与联通AS9929或电信CN2 GIA对等互联到中国方向速度极快,延迟低,非常稳定价格较高,主要优势体现在中日间链路对中日间网络质量有极高要求的业务BGP线路多运营商集成动态优化线路通过BGP协议融合多线(如三网CMI+CTGIA+CU9929)自动选择最优路径,保障多网用户访问体验质量取决于融合的线路质量,配置复杂成本高多运营商用户访问的网站、游戏服务器、云服务CUG (AS10099)中国联通全球精品网联通国际精品业务,常与AS9929组合使用低延迟、高稳定性,国际访问优化价格高于普通线路,资源有限企业级国际互联、高质量网络需求 补充说明 (Notes): 国内运营商精品网等级排序(通常质量由高到低):CN2 GIA ≈ CMIN2 ≈ AS9929 > CN2 GT > 普通线路 (163/4837/CMI)。 国际线路等级:软银、IIJ 等优质国际线路通常介于国内精品网和普通网之间,其中软银到中国的链路质量尤为出色。 “软银”线路的特殊性:软银线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到中国方向的连接优化得非常好,通常与联通AS9929或电信CN2 GIA等顶级线路直接互联,因此对于访问日本或使用日本服务器的中国用户来说,体验极佳。 价格排序通常与质量正相关。 体验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的本地网络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例如,CN2 GIA对电信用户提升巨大,而CMIN2对移动用户是绝配,软银对联通和电信用户都很友好。 BGP线路的质量取决于它具体集成了哪些上游线路。
1 抽象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一种 角色实体(本体/克隆体)持续主动读取公共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动作出响应 的程序思想。 这种思路有别于传统的 角色实体内部程序自我驱动 方案,使程序系统控制权更加集中,有利于前后端分离和模块间解耦合,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程序的稳定性、易用性、易拓展性、易维护性。 2 传统的方案 传统的方案给予角色实体很高的自主权力,包括但不限于(设有 等待 延迟的)自主显示、隐藏、移动、操作变量、列表等能力。 2.1 由广播驱动的 以游戏中的轻量提示消息(Toast)为例,其传统的实现方式如图 2.1: 接收请求消息的广播 读取消息请求信息并作出响应(如切换造型) 主动显示(包括动画) 主动等待 主动隐藏(包括动画) 这样会导致一些问题: 难以中断:如果想要从这个角色外打断这段程序(包括等待和动画),则只能在这段程序中额外加入判断,或在这个角色实体内另外设置用于中断这段程序的程序(比如一段 当接收到“中断”广播时 停止这个角色内其他脚本 的程序); 稳定性弱:短时等待可能会由于 Scratch 特性原因出现误差,导致意外; 广播危机:如果项目中存在大量类似模块,则需要创建大量广播对这些模块进行控制,以保证各个模块间的运行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同时,这也需要另外设置判断决定是否执行广播,否则很容易会出现克隆体接收广播后创建更多克隆体的 克隆体溢出事故。 2.2 由自己驱动的 以游戏中玩家控制的主角为例,这个主角可以移动和缩放自身大小,其程序结构大概如图: 这样会导致一些问题: 重复响应:在创建有多克隆体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次操作多个响应的情况。如 按下空格后变量增加 1,但是创建了 10 个克隆体,于是这个操作被响应了 11(克隆体和本体)次; 程序糅合:由角色实体自行更新数据并作出响应,会导致程序中外观、运动代码与数据(变量、列表)混合,使程序复杂,增加了阅读、理解的成本; 控制权复杂:这样的结构意味着大量的数据同时被大量的角色实体控制着,这会导致 数据变化难以追踪、溯源,在出现异常数据时寻找原因很容易变成大海捞针,为迭代更新和 Bug 修复带来棘手的麻烦。 2.3 小结 总的来说,以上所呈现传统方案的核心问题在于 前后端(简单理解即数据和 UI)杂糅 和 模块的强独立性。 这会导致各个模块像一个个孤岛,各个五脏俱全、各司其职,但是缺乏统一调度,容易冲突、混乱。 由此出发,大型项目亟需一种更加合理的系统结构,以保证其开发、维护的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 3 由数据驱动的方案 这个思路的核心是 前后端分离 和 前端主动响应。 这个思想包括一个(组)只负责处理数据的角色(后端操作)和一个(组)只负责响应数据的角色(前端响应)。 3.1 角色控制案例 角色控制的后端操作程序案例如图 3.1: 其前端响应程序案例如图 3.2: 3.2 Toast 消息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思想也使得 Toast 变得更加灵活,程序案例如图 3.3: 图 3.3 中的程序满足我们所预想的 便捷调用 和 便捷打断 要求: 使用的时候,通过 设置 TOAST 变量(公共、对外暴露)为文字 来触发并调用造型为 TOAST 变量 所指定的 Toast 消息, 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将 TOAST 变量设置为 0,以终止当前正在进行的 Toast 显示任务。 3.3 小结 总的来说,由数据驱动的程序系统通过 让前端主动响应数据 实现了 前后端的有效分离、通过 对外数据接口暴露 实现了 模块的随处便捷调用、通过 设置专门数据处理的角色(后端操作核心)实现了 项目各模块的集中统一调度。 4 与逐帧响应的结合 此外,由数据驱动的思想还有其他功效。 不难发现,文章所呈现的以上案例还结合了 逐帧响应的思想:所有前端模块的响应均由 LOOP 广播 驱动,不另外设置内部循环。 这带来了一些好处: 模块同步:通过广播驱动,使所有模块的运行同步,避免各自循环不同步带来的隐患; 可暂停:在不广播时,所有由此广播驱动的模块均会暂停工作,并且冻结在当前的状态,于是可以实现纯原版暂停; 高性能:有研究表明,Scratch 中的循环会影响运行效率,因此禁止各模块内部循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整体性能。 5 总结 总的来说,本文所介绍的由数据驱动的程序结构具有运行稳定、易拓展、易迭代、易维护等特点,适合拥有多模块的大型项目使用。 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这个结构自身可能带来的额外的 复杂度 :在编写应用了这个思想的程序时可能会需要一些 思维上的转变 或 额外的积木,在开发新模块时也许会降低早期开发的速度。 6 后话 这个思想是经过验证的,上次 Liny 参加 Game Jam 的项目《鹅》和这次的《馋猫》都应用了这个思想,结果就是它带来了更少的 Bug 和更高的 Debug 效率,以及纯原版暂停等诸多有用特性。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实践这个思路,甚至进一步改进它,以实现更高效的开发和更稳定的运行。 如果你有一些新发现,也请拜托告诉 Liny,这样 Liny 也能学到新东西,然后继续修缮这套系统。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 Game Jam 顺利(? = ̄ω ̄= 要睡了(((2024年8月3日 03点37分 这次的文章没有内审,可能有错字(*
为进一步提升论坛性能与访问体验,我们已完成论坛的域名迁移与系统架构重建。
引言:从“被嫌弃”到“集体上岛”的反转曾几何时,“安卓厂商为何不跟进苹果灵动岛”还是网络上热议的话题——2022年苹果在iPhone 14 Pro系列推出“灵动岛”功能时,因将传统刘海屏/药丸屏的硬件缺陷转化为交互亮点,一度被部分安卓用户调侃“安卓玩剩下的”。但如今,从华为、三星到Google等主流品牌,安卓阵营却纷纷“上岛”,甚至推出类似功能。这场“态度反转”背后,藏着硬件、系统、用户需求与市场竞争的多重逻辑。 一、硬件形态趋同:安卓旗舰的“药丸屏”浪潮灵动岛的核心载体是“药丸屏”(或中置挖孔屏)。苹果在iPhone 14 Pro系列首次采用这一设计后,安卓厂商为追求屏幕屏占比与视觉一体性,也纷纷跟进:华为Mate 60 Pro的“中置药丸屏”、三星Galaxy系列的中置挖孔方案……硬件形态的高度趋同,为安卓“上岛”提供了物理基础。正如行业分析指出,当屏幕形态从“刘海”转向“药丸”,安卓厂商需要通过软件交互激活这一硬件设计的价值。 二、适配成本下降与系统级支持的突破早期安卓厂商对灵动岛望而却步,主要因“适配工程量太大”。安卓生态机型众多(每年数十款新机),若为每款设备单独适配灵动岛的交互与动画,不仅开发成本高,还可能因第三方应用适配问题导致卡顿、显示异常。但这一困境正在被打破:一方面,随着安卓系统(如最新的Android 16)推出“Live Updates(即时更新)”功能,系统层面对实时信息交互的支持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华为鸿蒙4.0等自研系统的适配优化(如针对药丸屏的交互设计),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三、用户体验需求:从“炫技”到“实用”的进化苹果灵动岛最初被质疑“华而不实”,但实际体验中,其通过动画与交互将通知、音乐播放、导航提示等信息“动态融合”于屏幕缺口,确实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安卓用户对这种“化缺陷为亮点”的交互逻辑逐渐认可后,厂商意识到:灵动岛不仅是外观设计的差异化卖点,更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实用功能。例如,Google在Android 16中强调“无需进入App即可实时掌握重要信息”,正是瞄准了用户对高效交互的需求。 四、市场竞争压力:跟随用户关注点的必然选择对安卓品牌而言,“灵动岛”已从“可选功能”变为“必争之地”。一方面,用户通过社交媒体、评测等渠道形成了对“灵动岛”的认知,跟进这一功能能快速吸引关注;另一方面,在高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差异化体验(哪怕是“跟随式创新”)也是品牌维持用户粘性的关键。正如行业报告所言:“安卓厂商不是‘盲目模仿’,而是在硬件趋同、系统能力提升后,选择了一条用户接受度高、开发成本可控的创新路径。” 结语:从“跟随”到“引领”的行业启示安卓阵营的“集体上岛”,本质上是硬件形态、系统能力、用户需求与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Android 16的普及与各厂商自研系统的优化,“灵动岛”或将成为安卓旗舰的“标配”,而围绕其的交互创新(如实时信息深度整合、跨应用联动),或将开启安卓交互设计的新篇章。
一颗3nm芯片的诞生,正悄然改变全球手机产业的权力天平。 一、十年磨一剑:玄戒O1的技术突围 2025年5月22日,小米玄戒O1芯片的亮相,标志着中国芯片工业迈入3nm俱乐部。这款耗时三年研发、投入超135亿元的SoC,承载着小米从“方案整合商”向“核心技术定义者”转型的野心: 性能跃升: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晶体管,Geekbench多核跑分9673分,超越苹果A18 Pro达9%,GPU图形性能提升57%74 架构创新:十核四丛集CPU设计(2×3.9GHz X925超大核+4×3.4GHz A725大核),搭配动态调度技术,综合功耗较竞品降低35%710 生态协同:首次实现“一芯多端”,同步搭载小米15S Pro、平板7 Ultra及智能手表,构建跨终端算力池10 这不仅是参数竞赛,更是供应链话语权的争夺。雷军在内部信中直言:玄戒O1使小米“跻身全球SoC研发前列”,其意义在于终结对高通、联发科的绝对依赖4。尽管仍需外挂联发科基带,但多核架构与系统级设计已实现完全自主10。 二、双雄争霸:小米与华为的差异化棋局 (1)全球扩张 vs 本土深耕 小米的海外引擎:全球市场份额达14%,海外销量占比75%,在印度、欧洲凭借性价比策略持续收割市场,全球销量已达华为的3倍25 华为的回归奇迹:2025年Q2以1220万台出货量重夺中国市场第一,高端机型转化40%原苹果用户,折叠屏市占率65%8 (2)技术路径分野 维度小米玄戒战略华为鸿蒙生态核心驱动力硬件性能突破(3nm制程领先)系统层整合(HarmonyOS 5.0)短板突破基带外挂暂存技术代差GMS缺失制约全球化生态逻辑“人车家全终端”硬件互联操作系统级全场景协同 华为靠操作系统和影像技术筑起护城河,小米则以芯片+AIoT生态破局——两家巨头正从不同维度重构国产技术链810。 三、暗流涌动:技术自主与市场博弈的双重挑战 玄戒的隐忧 制造命脉受制:依赖台积电3nm代工,地缘政治波动或危及产能10 生态适配成本:开发者需针对玄戒优化应用,初期兼容性问题可能削弱用户体验7 成本困局:3nm晶圆代工单价超2万美元,小米15S Pro售价5499元起,能否覆盖芯片成本仍是未知7 华为的反击筹码 操作系统壁垒:HarmonyOS 5.0国内用户超8亿,但海外推广仍受阻于GMS替代难题2 专利护城河:三折叠屏等硬件创新形成技术封锁,高端市场溢价能力显著8 四、未来战局:谁将主导后芯片时代? 全栈自研竞赛加速玄戒O1刺激OV荣耀等厂商加码芯片研发。OPPO已重启哲库团队,vivo V3影像芯片迭代在即——国产手机进入“核战争”新阶段10。 全球化路径分化 小米“农村包围城市”:凭借新兴市场根基(印度份额31%、东南亚22%)反攻高端;华为“本土辐射全球”:借鸿蒙生态培育海外用户习惯,曲线突破制裁58。 AI定义终端价值玄戒O1集成44TOPS NPU算力,为端侧大模型铺路;华为Pura 70搭载盘古AI框架——下一代手机竞争力将取决于“芯片+OS+AI”三位一体能力78。 结语:没有终局的博弈,只有永恒的创新 玄戒O1的诞生绝非小米的终极胜利,而是开启了一场更残酷的“全能竞赛”:华为以操作系统深度整合见长,小米凭硬件创新与全球渠道破局,二者如同太极阴阳,共同推动国产技术链向上攀爬。 当2025年Q2华为重夺中国市场王座时8,小米正用玄戒芯片叩响高通的大门;当鸿蒙系统在海外艰难拓荒时,小米的全球销量已三倍于华为5——这场较量没有输家,唯有创新是永恒的赢家。 手机战争的终局,不属于任何一家巨头,而属于持续重写规则的人。
清晨醒来,你对着手机问:“今天穿什么?”AI助手瞬间调取实时天气、行程安排和你的穿搭偏好,生成三套搭配方案。出门路上,你随口说“最近失眠”,搜索引擎自动推送睡眠监测设备、褪黑素品牌和心理咨询服务——当你尚未意识到需求,AI搜索已为你构建好解决方案的闭环。这不再是一场技术迭代,而是一场对人类认知、决策与存在方式的静默重塑。 一、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认知逻辑的范式革命 传统搜索引擎时代,人类是主动的信息狩猎者。而AI搜索的颠覆性在于逆转了主客体关系: 意图预判:Google的SGE(生成式搜索体验)能在用户输入关键词时,直接生成包含购物链接、视频教程、本地服务的综合答案包 需求深挖:百度文心大模型能根据“想带孩子周末玩”的模糊提问,自动补充“北京亲子乐园优惠票+雨天备选方案” 记忆外挂:Perplexity.ai可永久保存用户历史搜索轨迹,当查询“新冠后遗症”时,自动关联两年前用户搜索过的“味觉失灵”记录 人类认知的惰性正被算法喂养:斯坦福研究显示,当AI直接提供答案时,79%用户不再点击原始链接——思考的“最后一公里”正在消失。 二、信息茧房的终极形态:你看到的全是“完美回声” 传统搜索至少展示多元来源,而AI搜索的“答案直给”模式正在建造更坚固的认知牢笼: 过滤机制传统搜索AI搜索信息源选择用户自主点击算法基于偏好自动筛选答案呈现10条蓝色链接1段生成文本+3个推荐链接认知修正机会通过矛盾信息触发反思单一结论阻断探索路径 当你在中文平台询问“巴以冲突”,AI可能只呈现符合审查框架的叙事 美国用户查询“气候变暖”,结果已被德州政府定制模型调整为“自然周期论” 更危险的是幻觉的合理化:剑桥实验证明,当AI用自信语气输出错误医疗建议时,86%受试者选择相信,因为“系统看起来太权威了”。 三、决策权让渡:当算法替你选择人生 从消费选择到职业规划,AI搜索正成为新型“数字上帝”: 消费主义帮凶:亚马逊Rufus购物AI将“想减肥”引导至高利润代餐产品,隐藏免费运动方案 职业路径锁死:LinkedIn的AI求职助手向35岁程序员优先推荐“转管理岗”,过滤掉“AI训练师”等新兴职业 情感操控陷阱:韩国搜索引擎Naver为情感咨询用户生成“分手/挽回”决策树,实际推动付费情感服务转化 人类正在丧失试错权:当算法宣称“根据10万份简历数据,你不适合转行”,多少人还敢挑战自我? 四、存在性异化:在数字镜像中迷失自我 AI搜索最深刻的颠覆,在于重构人与自我的关系: 记忆外包:Google“记忆宫殿”功能自动整理用户照片、聊天记录生成人生时间轴,但算法筛选的记忆真的是“你”吗? 行为建模:DeepSeek-R搜索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构建出比本人更精准的“数字分身”,甚至能预判“你下周会想学冲浪” 价值重塑:当小红书AI根据点赞记录定义你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多少人会不自觉地迎合标签? 哲学家韩炳哲的警告正在应验:“大数据时代,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数据的影子。” 五、对抗定义:在算法洪流中守卫人性 面对AI搜索的认知殖民,觉醒者已开始反击: 欧盟《数字服务法案》 强制要求公开AI搜索的训练数据来源(2025年生效) “反推荐算法”运动:Firefox推出“混沌模式”,随机插入非偏好内容打破信息茧房 人本主义搜索工具崛起:如You.com允许用户手动调整“事实权重”“观点多样性”滑块 技术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提出“认知主权”宣言: “我们必须拥有三项不可让渡的权利: 无知权——不被算法预判思想 探索权——接触非优化路径的信息 失控权——保留非理性的、无目的的行为自由” 结语:定义与被定义的永恒博弈 AI搜索如同一面智能魔镜,既反射出人类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也照见认知惰性的深渊。当它殷勤地回答“你是谁”时,答案里既有你过往的数据倒影,也有商业集团的意志镌刻,更有地缘政治的隐形编码。 真正的危机不在于机器多么了解我们,而在于我们逐渐接受机器定义的自己。守护人性最后的堡垒,或许始于在每次搜索前多问一句:“这个答案在试图把我塑造成什么?” 技术史上从无中立工具,每个时代最强大的搜索方式,终将定义那个时代的人类心智。
在全球互联网发展史上,Google曾是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从搜索引擎到移动操作系统,从地图服务到视频平台,它的产品矩阵覆盖全球每一个数字角落。然而,这个科技巨人自2010年退出中国市场后,其全球影响力开始显现微妙裂痕——不是轰然倒塌,而是一场缓慢却持续的衰落。 一、退出中国的战略误判:帝国转折点 2010年3月,Google以“审查问题”为由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将搜索引擎服务迁至香港。这一决定当时被视为捍卫互联网自由的壮举,但站在2025年回望,它成了Google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市场真空的误判:Google原以为中国市场无法离开其服务,但百度迅速填补空缺,到2025年已占据中国移动搜索市场65.9%的份额,成为新霸主24 生态控制的幻觉:尽管搜索业务退出,Google仍通过安卓系统维持控制——全球超70%智能手机依赖安卓,中国也不例外。然而这种“隐形控制”正被华为鸿蒙系统瓦解,2025年鸿蒙已支撑华为重夺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17.4%)10 地缘政治的天真:Google试图以“蜻蜓计划”(Dragonfly)开发审查版搜索引擎重返中国,却因美国国会强烈反对而夭折。2025年4月,CEO皮查伊在国会听证会再次承认:“目前无意重返中国”——一句妥协的注脚37 二、“暗桩经济”的幻灭:谷歌的华美泡影 退出中国十五年后,Google从未真正离开,而是构建了一套隐蔽的“暗桩体系”维持存在。然而这套系统在2025年正被中国监管重拳击碎: 广告业务的灰色管道:通过香港、新加坡分公司,Google持续承接中国企业海外广告投放。2024年其中国区广告收入达12亿元人民币,但这种“绕道经营”模式被市场总局定义为规避监管59 安卓生态的隐秘霸权:中国手机厂商预装GMS框架需向Google付费,且必须兼容其技术标准。这种“看不见的税”在2025年反垄断调查中面临清算,华为鸿蒙的成熟(中国折叠屏市场40%占比)更提供了替代方案10 数据收集的隐形触手:Google翻译、输入法等工具仍在中国运行,用户数据通过VPN流向境外。监管机构指出,即使关闭位置权限,输入内容仍可泄露地理位置——这成为反垄断调查的关键证据9 三、市场份额的残酷塌方:数字背后的衰落 曾经“谷歌一下”是中文互联网的日常,如今其存在感已被稀释殆尽: 平台桌面端份额(2025)移动端份额(2025)百度29.44%-30.95%65.9%-67.2%必应48.89%-49.71%15.84%-18.2%谷歌2.16%-2.41%未进前五24 浏览器战场失守:Edge以32.88%的中国桌面份额超越Chrome(30.53%),360安全浏览器更以20.25%紧咬其后8 应用商店彻底归零:Google Play在中国安卓市场占有率趋近于零,由华为、小米等第三方商店瓜分90%以上份额10 四、重返中国的屡战屡败:战略摇摆的代价 Google的“重返战略”在十五年间反复上演又溃败,暴露其地缘博弈的笨拙: 蜻蜓计划(2018):开发审查版搜索引擎,因4000名员工联名抗议终止3 隔离区计划(2025):为中国定制可监管的云服务,却在5月悄然取消——第二次折戟中国市场7 游说策略的破产:一边向美国国会承诺“坚守价值观”,一边向中国示好开发特供版,这种两面性激怒各方,最终“里外不是人” 五、中国科技生态的重构:后来者的颠覆 Google衰退的真空,正被中国本土创新快速填充: 操作系统自立:华为鸿蒙用户超8亿,小米澎湃OS、vivo蓝河系统形成“去谷歌化”生态链 搜索AI化革命:百度文心一言、DeepSeek-R1等大模型重塑搜索逻辑,传统关键词检索份额被AI问答分流 监管利剑出鞘:2025年7月30日,市场总局对Google启动反垄断调查,直指其“通过安卓系统维持隐性垄断”——这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 帝国斜阳:科技霸权时代的终结 当2025年7月中国反垄断调查的消息传至硅谷,Google总部的灯或许还亮如白昼,但它的全球统治已日薄西山。衰落的根源不在技术而在战略:它以为退出中国是“坚守原则”,实则是对新兴市场崛起力量的误判;它以为安卓生态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却低估了鸿蒙们的创新速度;它幻想在价值观与现实利益间走钢丝,最终被地缘政治的飓风掀翻。 科技霸权没有永恒的王座,只有适应潮流的冲浪者。Google的教训警示所有巨头:当一片大陆选择用自己的规则重构数字文明时,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终会迎来日落时分。
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领域,在ChatGPT如惊雷般划破天际后,曾一度被认为格局初定。然而,技术演进的浪潮永不停歇,DeepSeek等“后来者”的崛起,正以独特的创新姿态,重新定义着这片疆域的竞争规则与未来图景。它们的出现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对技术边界与应用可能性的有力探索。 ChatGPT:开创纪元,定义范式 OpenAI推出的ChatGPT系列,无疑是生成式AI大众化的里程碑。其划时代意义在于: 交互革命: 首次将复杂的大语言模型(LLM)能力,通过极其自然、流畅的对话界面呈现给普通用户,彻底颠覆了人机交互体验。 能力涌现: 展现了LLM在知识问答、内容创作、代码生成、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惊人泛化能力,远超此前公众对AI的认知。 生态构建: 围绕ChatGPT(及其背后的GPT系列模型)快速形成了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插件系统,并成功探索了商业化路径(如ChatGPT Plus),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持续进化: 从GPT-3.5到GPT-4,再到集成多模态能力的GPT-4 Turbo,OpenAI展现了强大的技术迭代能力和对模型性能、安全性、可控性的持续追求。 ChatGPT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成功地将实验室的前沿技术转化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产品,设定了大模型产品形态、用户体验和商业化模式的“基准线”。 DeepSeek:后来者的锐意创新 在ChatGPT的光芒之下,DeepSeek等新锐力量并未选择亦步亦趋,而是立足自身优势,开辟差异化赛道,展现“后来者优势”: 中文能力的极致优化: 原生优势: 作为深耕中文市场的代表,DeepSeek模型(如DeepSeek-VL, DeepSeek-R系列)在训练数据、知识库构建、语义理解上对中文语境、文化习惯、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度优化。这使得其在处理中文任务时,往往在流畅度、语义准确性和文化适配性上表现出显著优势。 本地化深耕: 更贴近中文用户的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在本地化应用、垂直领域(如法律、金融、教育)的适配上有天然优势。 长文本处理与代码能力的突出强化: 超长上下文(128K): DeepSeek-R1 等模型率先支持高达128K tokens的上下文窗口,远超ChatGPT早期版本的标准上下文限制(GPT-4 Turbo也支持128K)。这使其在阅读、分析、总结超长文档(如学术论文、法律合同、项目代码库)方面具备独特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模型处理复杂任务的边界。 代码能力专精: DeepSeek-Coder系列模型在代码生成、补全、解释、调试等方面表现极其亮眼。在HumanEval、MBPP等权威代码基准测试中,其性能不仅超越同级别开源模型,甚至能与GPT-4 Turbo等顶级闭源模型一较高下,成为开发者群体的强大助力。 开放与开源策略的积极拥抱: 与OpenAI早期相对封闭的策略不同,DeepSeek积极拥抱开源(如发布DeepSeek-Coder模型),不仅公开模型权重,还提供清晰的模型架构、训练细节和评估方法。这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社区的发展,加速了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也赢得了开发者和研究者的广泛支持。 性能与效率的精益求精: 在同等模型规模下,DeepSeek模型在多项中英文理解、推理、代码基准测试中展现了极具竞争力的性能。同时,其团队在模型架构设计、训练优化、推理加速等方面也持续投入,追求在性能与推理成本/效率之间找到更优的平衡点。 格局之变: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放” DeepSeek等后来者的涌现,标志着大模型领域正从ChatGPT初期的“一家独大”向“多元竞争、特色发展”的新格局转变: 技术路线的多元化: 不再只有单一的“GPT范式”。不同团队在模型架构(Transformer的变种)、训练目标、数据构建、上下文处理、多模态融合等方面进行着多样化的探索和创新。 应用场景的垂直化: 模型能力开始向特定领域(如代码、法律、金融、生物医药)深度下沉。通用模型提供基础能力,而像DeepSeek-Coder这样的领域专家模型则解决更专业、更复杂的问题。 生态模式的差异化: 闭源与开源并行发展。OpenAI的闭源模式保障商业化和技术壁垒,而DeepSeek等采取更开放策略则加速生态建设和社区创新。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共同推动行业前进。 用户需求的精细化满足: 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ChatGPT体验”,转而寻求在特定语言(如极致的中文体验)、特定能力(如超长文本处理、专业代码生成)、特定成本效益比上更优的解决方案。后来者凭借专注和差异化赢得了自己的用户群。 挑战与未来:后来者的征途 尽管势头强劲,后来者如DeepSeek也面临严峻挑战: 通用能力的持续追赶: 在模型的通用知识广度、深度,复杂推理的鲁棒性,多模态理解的成熟度等方面,顶级闭源模型(如GPT-4)仍可能保持一定领先。 生态壁垒的突破: ChatGPT建立的庞大用户基础、品牌认知度和成熟的插件/应用生态,是极高的竞争壁垒。后来者需要投入巨大资源构建自己的生态吸引力。 商业化与可持续性: 高昂的训练和推理成本是绕不开的门槛。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特色、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可持续盈利之间找到平衡,是包括DeepSeek在内的所有大模型厂商的核心课题。 安全与伦理的挑战: 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和应用深入,内容安全、偏见控制、隐私保护、滥用防范等挑战日益严峻,需要投入与技术创新同等甚至更多的资源。 结语:创新的引擎永不停转 ChatGPT点燃了生成式AI的燎原之火,而DeepSeek等后来者的崛起,则为这场技术革命注入了更强劲、更多元的动力。它们以对中文的深度理解、对长文本和代码能力的极致追求、对开源开放的坚定拥抱,证明了创新并非先行者的专利,后来者同样可以凭借独特的技术路径和聚焦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大模型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 未来的大模型格局,注定不会是“赢家通吃”,而更可能是一个由不同定位、不同特色、满足不同需求的模型共同构成的繁荣生态。ChatGPT定义了起点和高度,而DeepSeek等后来者们,则正在用自己的创新实践,不断拓宽着大模型能力的边界与应用的可能。这场由ChatGPT开启、由无数“后来者”共同推动的AI革命,其最精彩的篇章,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通用智能的疆域里,从不存在唯一的王者,只有不断被后来者重新定义的巅峰。
SSH 入侵致虚舟实验室宕机,已于22:43恢复至4:07版本,数据未被窃取。
虚舟实验室诚挚邀请热爱技术、技术与有创意,想象力丰富的小伙伴加入!
「虚舟实验室」诞生于一群仰望星空的编程少年之手。
近期因为生活动荡,咕咕了好久,最近又有空啦(无业游民待业中...),打算写一波文章,于是决定把这个系列补完一下,当然技术文章也会多写写写 本文为该系列的第二篇,是游戏应用的创建以及商店界面的设置,也很简单,但是需要填的内容多,较为繁琐 那么书接上文,我们点击创建新应用 点击创建新应用 然后会弹出一个框框,我们按需填入游戏的名字,游戏的类别等,注意这里的游戏名字以后可以更改,填完后,点击立即创建 然后会弹出一个创建完成的提示,我们点右上角叉叉关闭即可 回到steam works个人首页,接下来可以看到在尚未发行的应用中,出现了刚刚的我们新创建的游戏,我们点击游戏名称右边的查看清单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游戏的详情设置页啦,进来之后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红色,为了防止跳票,我们先设置一下发售日期(咕,咕咕咕) 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可以看到,最早的发行日期至少得是你购买这个应用槽位(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花了600多购买了一个应用槽位)后一个月,着急上线的小伙伴只能耐心等待啦 设置完发售日期后,让我们来整一下我们的游戏在steam商店中的界面吧!我们可以看到在右侧有一个需要完成的清单,我们需要完成该清单才能将游戏上线,我们逐一点进去,将需要的信息补全(游戏分类,标签,介绍文本,截图,封面图,宣传片,成就,开发商信息,推荐系统配置等等...) 这里标注红*的字段为必填 下面是一些可能遇到问题的地方 成人内容调查这块,点击保存还不够,还需要点击右边的按钮来生效 宣传图与库资产上传这部分,把图片拖进蓝框,系统会根据图片的分辨率进行分类,然后点击页面最下方的Save Changes绿色按钮来保存更改,注意这里的分辨率需要按照下面的提示分辨率来设置(按比例也可以,比如设置成它规定的两倍什么的) 客户端图标这里的格式是ico,小伙伴们可以百度搜索ico转换在线工具,来进行转换,如 方便制作ico - 比特虫 在经历了漫长的填表生涯后,终于……完成啦!完成后,清单列表会变成下图所示 恭喜你,终于填完啦 我们在游戏信息主页的商店状态这里,点击在测试模式下查看,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劳动成果啦 确认无误后,我们来找G胖家审核 商店页面已就绪!接下来该准备我们的游戏本体啦,下一期我们以Unity为例,介绍如何接入steam sdk,以及上传我们的游戏包,应该不会咕咕太久(大概
你是否有自己的小游戏或独立游戏,想把它发布到steam平台,却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又或者你是个技术宅,想体验一下游戏上架steam的流程? 不用担心,看着这里就行啦! 这里我打算开个坑,做一个系列,手把手带你过一遍一个游戏上架到steam的完整过程。本文为该系列的第一篇,也是最简单的注册与资格认证。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steamworks首页链接地址: https://partner.steamgames.com/ 要注册成为steam开发者,我们首先要进入steamworks的首页,然后使用你的steam账号登录(没有的点击下面的join注册),并进入主面板。 毫无疑问的,我们是游戏开发者,不是啥网吧或者VR定位啥的,所以点击第一个注册。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注册所需要准备的所有信息 法定英文名称和识别 —— 一般是你的中文姓名的拼音 支付信息 —— 绑定你的银行卡,以外汇形式接收你赚的钱(要恰饭的嘛) 税务信息 —— 填写w9表格用于交美国的税(steam在美国嘛) Product Submission Fee —— 一笔100美刀的押金,用于获取你的第一个游戏的发布资格。在steam上每发布一个游戏都要交100美刀的押金,在你的营收额达到1000美刀的时候,该押金会退还(免费游戏看来是收不回来啦T T) 输入我们的英文名,注意以空格隔开,不然可能会出现重名错误。 这里它指定要输入英文,我们输入独自个人的英文: Sole Proprietorship 电话号码我为了保险,这里加了个86 然后提示你交一笔100美刀的入场费,作为第一个游戏的押金,价格随汇率变动,不可用steam余额支付,所以也不能通过买充值卡的方式省点钱了。。 肉好疼… 然后这里点击继续。 我这里点了继续,发现它又让你去付钱了。。这不正常!请不要重复付款!所以我们回到首页重新登录。 https://partner.steamgames.com 然后就能正常的开始下一步了。我们先进行银行卡的绑定。这里的银行代码和地址,请务必致电咨询你的银行,并确认你的银行卡是否支持多币种!比较蛋疼的是,他这里的名称和地址的字符上限太短,所以我适当的缩减了地址。工商银行的名字太长,我把空格都去掉才能填的下。 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回到主面板,银行卡的绑定就算完成了,你可以随时修改这里的信息。如果信息有误的话,会导致入账延迟或失败。 接下来我们开始填w9表格用于纳税,点击继续。 因为我们是个人开发者,所以很自然的选择个人。 这里你没有选否的权利,想要继续只能点是。 如果你点否,会弹出这样的窗口,告诉你想要继续,只能选是。 辣鸡机翻 然后是一张表格,大家慢慢填。 填完之后输入你的地址,使用英文。关于英文地址的转换参照这里 中国的街道大概率识别不了,所以勾选该复选框 一路同意,点击继续 我不是美国公民,所以选否 默认个体,Individual, 然后继续 这里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填写,我的情况是都不沾边。不知道沾点边会不会有些优惠。 中国加入了WTO,于是我们可以减点税,选China。 你有Tin么?这里勾选是。我们有外国的TIN,也就是居民身份证。下面输入你的身份证号码。 点击继续,可以看到原来30%的税率变成了10% 最后全部勾选,提交你的表格。 回到主面板,可以看到你的税务信息正在验证中了。 我是在工作日申请的,过了1小时,VALVE给我发了封邮件,要求补一张身份证的正反面照片。 我们将身份证扫描后保存为图片或者pdf,发送到它要求的邮箱。这里我是直接回信的。然后过了一小时又收到了一封自动回复的邮件,大致是通知审核工作的细则以及需要的时间。 过了两三天后,我的税务信息验证通过了。 然后我们回到主面板 如果上述过程都无误的话,现在你会看到如下的界面,恭喜!你已经成为了一名steam个人开发者啦!接下来你可以点击创建新应用,开始把你的游戏发布到steam上啦! 最后贴上官方文档,许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steamworks官方文档partner.steamgames.com/doc/ 如果各位大佬发现本文有啥错误,欢迎你的批评指正!下一篇就是发布相关的了,应该不会太久(大概)